蛋白質是復雜的含氮有機化合物,主要是由各 種氨基酸構成,它是谷物、食品、飼料及其他農副產 品的重要成分,也是人類和動物重要的營養物質及具有生物功能的活性物質。
食品中蛋白質含量是衡 量食品品質、營養價值的重要指標;也是中醫藥、飼 料等材料檢驗中經常要檢測的項目;是開發食品藥 品資源、進行食品藥品質量管理、改善食品藥品生產工藝的重要環節;在農產品加工、飼料業、畜牧業、營養衛生、國際貿易、食品質量控制、生命科學、醫學以 及農作物育種改良行業都很重要[1] ;嬰幼兒食品中 蛋白質的測定顯得更為重要。 因此,蛋白質測定是 許多專業教學計劃中一個重要的實驗教學內容,對 培養和提高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綜合應用的基本技 能,啟發學生對實際檢測工作的認識,訓練學生的檢 測實踐能力,檢驗教學效果等,均有重要作用。 高校 培養的學生要適應社會的需求,應具備扎實的理論 知識和實驗技能,能分析和解決生產實際中出現的 一些問題,有較強的科研、設計的能力。
為了培養學 生的綜合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,在就業形勢 日益嚴峻的今天,確保競爭力和對社會的適應性,我 們需要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進行不斷地探索與 研究。 學者們研究了許多測定蛋白質的方法,如雙縮 脲比 色 法、 考 馬 斯 亮 藍 比 色 法、 紫 外 分 光 光 度 法[2-4] 、Folin-酚比色法、水楊酸比色法、染料結合法 等[ 5 -6 ],每一種測定都是基于蛋白質特有結構和特 定的反應,都有其優缺點和適用范圍,但就方法的精 密度、準確性及應用范圍而言,國際經典方法—凱氏 定氮法仍然是首選[7 ] ,在食品工業和飼料工業被指 定為法定的蛋白質測定方法,這一方法需經過樣品 消化、蒸餾和滴定的過程,有著準確度高、干擾少、重 復性好、應用范圍廣的特點,是測定食物中蛋白質含 量的首選方法,是許多專業教科書中要求學生必須 掌握的實驗操作方法。